医院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文化 > 行医手记——烛光(作者:管国毅)

行医手记——烛光(作者:管国毅)

发布时间:2018-10-31    来源:   浏览量:



我眼中的父亲——管启泰

闪烁的繁星,酣睡的大地,呼啸的寒风撞击着门窗,企图掠夺屋内仅有的一点点生机。望着病榻上年迈的老父亲,视觉不禁模糊,消瘦的脸庞逐渐变成摇曳的烛光,耳边响起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思绪又回到了许多年前的以往……

一个惊人的举动

从有记忆开始,爸爸这个词对我来说是那样的陌生和遥远。父母结婚后,父亲就带着救死扶伤的理想离开上海远赴铜陵工作。其实因照顾夫妻关系,父亲原先是分配在离上海较近的无锡太湖疗养院,但他毅然选择了最需要外科医生的矿区。那时交通十分不便,加上工作繁忙,等到再次见面,就是接到我母亲要分娩的电报。母亲难产三天三夜,父亲就日夜守在产房门前,突然产房里传来母亲撕心裂肺大叫,父亲以为出现意外,昏倒在产房门前。

短短的假期很快就过去了,父亲带着愧疚的心情告别了尚未出院的我们及多病的岳母,回到了更需要他的矿山。自古忠孝难以两全,一边是缺医少药翘首期盼的矿区病人,一边是需要照顾的妻儿老小,他选择了继续留在矿区,为了能集中精力地为病人服务,为了不再增加家庭的负担,他没有同家人商量,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为自己做了输精管结扎绝育手术。

两封真切的感召信

六十年前的矿山医院院舍简陋,科室不健全,医务人员更是稀缺,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跳出,提笔写信动员祖父及妻子来矿区医院工作,字字句句包涵了对矿山人民的爱,也许是被信中真挚的情感所感动,也许是亲情和爱情的召唤,两个亲人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已有的工作,放弃了浙江海宁路古镇及上海大都市优越的生活,来到了条件极其艰苦的矿山。

幼年的我随母亲来到矿山,切都是那么的新奇,大铜官山在我从未见过山的孩子眼里,显得那么巍峨高耸。打开房间门,更大的惊喜正等着我,只见床的上方挂满了从天花板上垂挂下来的苹果、香蕉、橘子琳琅满目,我站在床上却怎么也够不着,我跳啊蹦啊,叫啊喊啊,终于采下了个个胜利的果实,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回想起来这是我这辈子最难以忘怀的时刻!

然而,这兴奋劲没有持续几天,随之而来的经常性的半夜敲门声,打乱了我和母亲的生活节律,那时没有电话,外科急诊手术,就会有护士爬上医院旁的小山坡上我们的家,来叫父亲去手术,无论是酷暑严寒,父亲总是随叫随到,听到父亲的关门声,一股埋怨、心痛、敬之情涌上了心头。那个年代矿难较多,父亲经常是连几天不回家,为了抢救伤员他经常日以继夜工作在第一线,将无数生命垂危的矿工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自己却曾因心律失常而晕厥在工作岗位。因经常食无定时,他得了严重的胃溃疡,有时在为病人手术前胃痛发作,他就叫护士为他打一针止痛针,坚持上手术台。他心里只有病人唯独没有自己。他没时间也顾不上治疗胃病,直到1994年他退休了,才有时间住进医院,做了胃大部份切除。父亲工作很忙,就是在平时也难得和他坐在一起吃饭。他有个习惯:对经他手术的病人,他决不会术后走了之,而是要等病人的生命体征完全正常后,方才离开病房。他视病人为亲人,用心去治疗每一个病人,爱院如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父亲待人真诚,和蔼可亲,从未打骂过我,但要求极严,见长辈要尊称,不要说谎,不要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吃饭要坐正,手捧饭碗,饭吃干净,不能有剩饭!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如能守规矩,作为奖赏,他就会见缝插针和母亲一起陪我打乒乓,看电影 ,玩公园,去官塘游泳,给我讲西游记、水浒传、聊斋……虽然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生活很艰苦,但有父母及祖父的陪伴,在杭州的姑妈、叔叔、婶婶也经常来探望和照顾,我的童年是在快乐和幸福中度过的。

三个亲历的故事

父亲出生在书香门地医学世家,家族中有藏书楼(五十年代初,祖父将藏书全部无偿地捐献给了浙江省图书馆。政府奖励一块保障文献的匾额)。读书是他最大的爱好,他有满肚子的故事,然而最使我难忘的却是他自己的故事:

(一)、背井离乡

父亲的童年是在快乐幸福中度过的,只要书读得好,再帮爷爷晒晒藏书,帮父亲整理中药,做点家务等,还能得到一本书、一块麻饼等额外的奖励。

然而,这一切在1937年戛然而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灭顶之灾难,也将这个家庭拖进了水深火热之中。当时父亲正在读小学四级,不得不辍学。以后的几年,家中的生存主要靠以前的积蓄及变卖家产,再往后就揭不开锅了。为了生存,爷爷、奶奶含泪将父亲送到海宁硖石镇上黄姓老板私人诊所当学徒打杂,没有工钱,求口饭吃,十几岁的他第一次背井离乡外出讨生。以前的学徒工,除了包含诊所一切的杂活,还要为老板做家务,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干活了。懂事的他从来不将自己的苦楚告诉父母,逢年过节还将老板平时给的糕点带回家孝敬父母。

(二)、颠沛流离

日本侵略者仍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中国的老百姓越来越穷,越来越看不起病,诊所难以维持下去,黄老板想到上海去开诊所,就这样父亲跟他到了上海。

父亲白天工作,业余时间去上训班,晚上免费借住在一个布店,前提是布店关门很晚,没有特别的事情,平时需要帮助上门板、扫扫地、整理店堂等,等到打好地铺要睡时,已是深夜了,看书的时间很少了,平时大都是一个罗宋面包(当时最便宜,两头尖的面包)就着白开水过一天。此事被训班的一个姓曹的同学知道后,告诉了他的父亲,他父亲被他好学的精神所感动,免费请到他家住,赢得了晚上多几个小时的苦读宝贵时间。在生活上曹伯伯也给予了很多照顾。

曹家伯伯一个心地善良的老人,城皇庙福佑路一个难忘的地方,老父亲一辈子都在念叨。

(三)、大碗茶

黄老板名气不大,又没有靠山,很难在上海滩立住脚,诊所岌岌可危,父亲也在提心吊胆中过日子。

诊所订了一份报纸,邮差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父亲看到他满头大汗地来,想到了家乡出诊时满头大汗的父亲,怜悯之心油然而生,每天总是事先泡大碗茶水,等他来时请他喝。

诊所终于支撑不住了,要歇业了。最后一天了,明天何去何从?是回家乡海宁路仲?还是到十六铺打短工?父亲茫然不知所措。这时老邮差来了,父亲递上最后的一碗道别茶,当老人得知情况后,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老人说:不要着急,让我来想想办法,我儿子是日本留学回来,在十六铺开诊所,上海滩蛮有名气的黄展延医师,诊所生意很好的,一般来讲,像你这样没有学历,他肯定不要的,但我看你这个人富有爱心,对陌生的老人能每天准备一碗茶,是难能可贵的,我去向我儿子推荐一下,看看行不行,明天给你答复。结果是第二天父亲就到他儿子的诊所上班,这戏剧性的一幕,竟然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父亲彻底地了,两天的时间,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多少年老父亲一直在讲,如果不是遇到这个老邮差,将会是怎样的另一种人生?

慢慢地黄医师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勤奋好学,不会偷懒的小伙子,还给予了经济帮助及很多医学知识的指教。并告诉父亲要学真本事,仅靠自学、参加训班、别人指点,都不能够成系统了解医学知识,一定要走科班道路。在他的鼓励下,父亲白天上班,晚上参加格致中学的夜补习班,用坚韧的毅力,三年多时间,学完了初中、高中课程,第四年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上海东南医学院,学院响应华东局的号召,支援内地迁至安徽,现为安徽医科大学。

父亲从此就喜欢上了喝茶,也许他在回味人生如茶苦甜相兼,也许他在怀念生命中所给予帮助的恩人们。

精诚,大爱无疆

我从小也立志将来要做一名外科医生,这点父亲不反对,但他说要想做一个好医生,先要做个好人,他用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感染和影响着我。父亲的手术刀为病人服务了四十多年,从未收过病人一个红包。父亲说农民苦啊,面朝黄土,背朝天,哪有什么钱啊,能吃饱就不错了。矿工的钱是用命换来的啊,收他们的红包,就是要他们的命啊,是犯罪啊。相反见到缺衣少食的患者,父亲总是慷慨解囊给予衣物、粮食、粮票及钱等接济。父亲不收红包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总有些淳朴的病人家属出于感激救命之恩,从家里拿来大米、花生、老母鸡、鸡蛋等农产品,天亮前放在我家的门口,经常一开门会看到不知是谁放的东西,东西多的时候,父亲会叫我帮忙拿着,一起送到医院食堂,叫师傅做给困难的病人吃。多次捐钱给他床位上交不起住院费的病人。他还经常利用休息天背上药箱下矿井,现场为矿工服务,矿工们都很喜欢他。

终生受用的三句话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父亲身边生活了十六年后,我要离开父母去上大学了,离开家的前一晚,父亲给我泡了一杯茶,语重心长地说:爸爸没有什么东西送给你,送你三句话吧:钱不要看得太重;女人不要乱碰;香烟绝对不要吸;你如果听了我话,不一定会大富大贵,但绝对是平平安安,健健康。带着父亲的嘱托,我走上人生新的旅程,几十年过去了,父亲我向您汇报,您的三句话,孩儿我做到了。也真切地体会到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才是真生活!

我离开铜陵后,父亲也彻底戒掉吸了二十多年的烟,因为他知道吸烟危害健康,更知道不能正己,焉能正人。

永不熄灭的烛光

父亲一辈子将心血倾注在铜陵,实现外科医生救死扶伤的人生梦想,铜陵人民看在眼里,爱在心里,多次评他为市、省先进工作者及劳动模范,赞誉他为铜陵一把刀管一刀等等。每当别人这样叫时,父亲总是谦虚地制止,请不要这样叫,叫我管医生。

父亲曾担任外科主任医师、市人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铜陵分会理事长及铜陵市政协副主席。澹泊明志是父亲的座右铭,面对荣誉他总是惴惴不安,他就用更加努力地工作来回报党和人民。

在我看来,父亲一生就像是蜡烛,用仁心、用生命发出光和热,给无数病人带来了生的希望。68岁那年父亲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铜陵,离开了他心爱的医疗岗位,放下了拿了四十多年的手术刀,回到了阔别四十多年的上海。

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白衣天使,为人民服务是义不容辞的天职。退休后他经常为社区居民做健康咨询,保健养生指导,为癌症患者做心理辅导,他主动关心患病的居民及离退休老同志,为他们量血压、打针、换药,有求必应,以至于小区居民都知道小区里有一个热心肠的管老医生。2007年居民们一致推荐他为敬老、爱老、助老优秀志愿者。200983岁的老父亲被评为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街道优秀党员。面对荣誉,父亲依然谦虚如故,更加努力为民服务。2013年底,当他得知一位孙姓居民需要做肾囊肿切除手术,精神很紧张,老父亲不顾年老体弱,有病在身,买了牛奶、水果等,坚持要我这个当儿子的叫来出租车,陪他前往华山医院探望,详细地告诉他手术的方法,给予精神安慰。那位孙先生非常感动。今年春节的时候,孙先生来电要上门来探望多病的老父亲,却被他婉言谢绝了。乐于助人,不求任何回报,这是父亲一贯的秉性。

总有一天蜡炬成灰泪始干,但烛光的精神将永远不会熄灭,将激励着我们传承烛光的精神,使之发扬光大。

管国毅

 

 

管启泰1982年至1993年担任我院院长、荣誉院长

 

作者管国毅,管启泰之子,1955年出生,1979年皖南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79-1985年在皖工作。1985年起分别在上海黄浦卫生系统多个单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2015年退休后返聘于上海黄浦区卫计委。

 

(管启泰父子合影)

2013年管启泰给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