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院动态 > 我院多学科协作创佳绩:23 分钟救治危重症孕产妇,38 天助双胎 “巴掌宝宝” 平安出院

我院多学科协作创佳绩:23 分钟救治危重症孕产妇,38 天助双胎 “巴掌宝宝” 平安出院

发布时间:2025-09-18    来源:   浏览量:

     8 月 5 日,我院凭借高效的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一例危重症孕产妇,并顺利助其产下两名极低体重早产儿。经过医护团队 38 个日夜的精心守护,9 月 11 日,这两个曾脆弱不堪的小生命各项指标达标,平安出院,这场跨越近两月的 "生命保卫战" 圆满落幕。

8 月 5 日,该名危重症孕产妇被紧急送医后,我院立即启动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应急预案,多学科团队迅速响应、高效配合。从孕产妇进入手术室到两名宝宝安全降生,仅用时约 23 分钟,用 "极速" 为母婴生命抢出关键时间。

新生儿出生后,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将其安全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为宝宝提供更高级别的生命支持;同时,产科团队持续关注孕产妇术后情况,确保其生命体征平稳。这场 "极速营救",不仅是对我院应急响应能力、多学科协作深度的严峻考验,更彰显了个体化高精尖救治技术的实力,作为区域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我院再次成功跑赢 "生命竞速"。

这对双胞胎宝宝胎龄仅 7 个半月,出生时体重均不足 3 斤,浑身皮肤薄如蝉翼,体型还不及成人巴掌大,医护人员心疼地称他们为 "巴掌宝宝"。由于孕周过小,宝宝器官发育极不成熟,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等一道道生死考验接踵而至。

宝宝转入 NICU 后,儿科医护团队立即投入高强度救治:第一时间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稳定呼吸,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促进肺部成熟,成功开展脐静脉置管建立生命补给线…… 每一步操作都精准果断,为宝宝筑牢生命防线。但挑战远未结束,超低出生体重儿肺功能不完善,一度需依赖呼吸机维持呼吸;胃肠道发育不全,喂养只能通过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 "循序渐进";更凶险的是,感染、颅内出血、黄疸等并发症随时可能发生,任何环节失误都可能让前期努力付诸东流。

以儿科主任江文胜、护士长吴燕为首的医护团队,毫不犹豫接下这场艰巨的 "生命保卫战"。他们迅速成立专项医疗护理救治小组,结合宝宝实际情况制定精细化、个体化的治疗与护理方案。医生团队 24 小时实时研判病情,根据宝宝身体变化动态调整呼吸参数和营养支持策略;护理团队组建 "一对一" 特护小组,全天候不间断看护,细致记录每 1 毫升奶的摄入、每一次呼吸波动、每一点体重变化,用专业与耐心守护宝宝成长。

科室里,"宝宝们,一定要加油呀!" 成了所有人的心声。为减少宝宝反复穿刺的痛苦,医护人员为其实施中长导管置管;为帮助宝宝掌握自主进食能力,开展口腔运动干预,锻炼吸吮和吞咽功能;同时,积极推行 "家庭参与式护理",手把手指导家长学习护理技巧,为宝宝出院后的家庭照护做好充分准备。

在儿科全员的共同努力下,宝宝一次次化险为夷:顺利撤离呼吸机、实现全经口喂养、体重稳步上升……9 月 11 日,这对曾经弱不禁风的 "巴掌宝宝" 迎来出院时刻 —— 老大体重增长至 4.5 斤,老二达到 4.3 斤,各项指标均符合出院标准,健康状况良好。

孩子父母送来锦旗时热泪盈眶,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说:"是你们给了孩子们第二次生命!" 这份沉甸甸的认可,背后是我院新生儿科多年来在早产儿救治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作为全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科室已成功抢救胎龄仅 27+4 周、体重最低 1100g 的极低出生体重儿,2021 年以来更是接连救治包括 29 周极早产儿在内的多例超未成熟儿,用实力为区域内危重新生儿筑起生命防护墙。

从多学科协作的 "23 分钟极速营救",到新生儿科 38 个日夜的 "全程守护",这场生命接力,不仅展现了我院医护团队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更用技术与温情守护住生命最初、最难的关卡,托起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希望。未来,我院将继续深耕危重症救治领域,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守护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