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2 来源: 浏览量:
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就像人体内的“定时炸弹”,一旦引爆,死亡率可高达90%。尤其在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超过4%,男性是女性的4倍。随着老龄化进程,这类“隐蔽杀手”正悄然逼近越来越多的人。
腹主动脉瘤之所以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是因为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很多患者直到瘤体破裂、大出血才被发现,而此时抢救成功率仅为10%-20%。
刘先生就是在体检中意外发现,自己体内不仅藏了一颗“炸弹”,而且还是三处瘤变:腹主动脉瘤+右髂动脉瘤,连左髂动脉也出现瘤样扩张。这三种病变“联手”,仿佛在他体内埋下“多重风险”,生命通道面临严重威胁。
尤其棘手的是,若采用常规手术,很可能难以同时保住双侧髂内动脉——一旦损失,将严重影响盆腔供血,带来长期并发症。患者年近70岁,传统开放手术因创伤大、恢复慢,不再是理想选择。
这场高难度的“拆弹行动”,考验的是技术,更是策略。面对这一复杂情况,医院血管外科团队术前精准研判,通过CT动脉成像精细评估、3D建模“仿真还原”,精确测量每段血管的形态与尺寸,并联合多学科会诊全面规划手术路径,严控手术风险。
最终,团队仅通过双侧腹股沟两个小切口,运用IBD技术、双髂动脉牵张技术、喇叭腿技术等前沿腔内和杂交术式,一战三捷:一次手术,处理三处病变,并且成功保留双侧髂内动脉,最大程度保障了远期生活品质。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七天出院。
IBD技术、髂动脉牵张技术是当前血管腔内治疗的前沿手段,能有效处理累及分支血管的动脉瘤病变,尽可能保留患者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这不是普通的微创手术,而是一场依托顶尖血管重建技术与丰富经验的高难度复合微创技术,标志着医院在复杂主髂动脉疾病微创治疗领域再上新台阶。目前,血管外科已实现了从传统开放手术到高难度腔内微创技术的全面覆盖,能为不同情况的患者提供个体化、“全链路”的诊疗方案。